一、声母方面
1、清音b[p]、d[t]、g[k]、z[ts]发为浊音[b] 、[d] 、[g]、[z]、[dz]。
例:“爸”发为近似于“[ba]”;“组”发为近似于“[zʊ] [dzʊ]”。
2、翘舌音zh[tʂ]、ch[tʂ‘]、sh[ʂ]发为舌叶音[ʤ]、[ʧ]、[ʃ]。
例:“扎”发为“[ʤa]”;“吃”发为“[ʧi]”。
3、j[tɕ]、q[tɕ‘]、x[ɕ]发为舌叶音[ʤ]、[ʧ]、[ʃ],且初学者易与zh[tʂ]、ch[tʂ‘]、sh[ʂ]相混淆。
例:“去”发为近似“[ʧ‘u]”,初学者易和“出”相混;
“先”发为近似“[ʃian]”,初学者易和“山”相混。
4、卷舌声母“r[ɽ]”发为[rw]或[ʒ]。
例:“然”发为 [rwan]或[ʒan]。
5、舌根音h[x]发为英语部位更靠后的喉音[h]。
例:“好”发为[hao],“喝”发为[hə]。
将美国学生的典型声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母 |
口音汉语声母 |
b[p] |
[b] |
d[t] |
[d] |
g[k] |
[g] |
z[ts] |
[z][dz] |
zh[tʂ] |
[ʤ] |
ch[tʂ‘] |
[ʧ‘] |
sh[ʂ] |
[ʃ] |
j[tɕ] |
[ʤ] |
q[tɕ‘] |
[ʧ‘] |
x[ɕ] |
[ʃ] |
r[ɽ] |
[ʒ] [rw] |
h[x] |
[h] |
二、韵母方面
6、ɑ[a]开口度不够大、靠后,且含ɑ的复韵母发音也受到影响。
例:“方”发为近似[fæη],“两”发为[liæη]。
7、u[u]发音较靠前,接近英语的[ʊ]。
例:“故”发为近似[gʊ],“书”发为近似[ʃʊ],像英语的’shoe’。
8、ü[y]常发为[iu]。
例:“鱼”发为[iu],“女”发为近似[niu]。
9、-i[ɿ][ʅ] 翘舌不够,易央化,常和[ə]混淆,也会受书写字母影响,发成[i]。
例:“市”发成近似[ʃə],“子”发成近似[zə];初学者常常分不清zi,ci,si和ze,ce,se,以及zhi,chi,shi.ri和zhe,che,she,re。
10、e[ɤ]发音动程不够,易央化发为[ə]。
例:“哥”发为[gə],“了”发为[lə]。
11、三对合口呼和撮口呼易混:u-ü, uɑn-üɑn , uen-üen,尤其是“zh/ch/sh+合口呼”与“j/q/x+撮口呼”。
例:“路”和“绿”,“奴”和“女”,“住”和“句”。
12、前后鼻韵母易混。
例:“新”和“星”,“跟”和“更”。
将美国学生的典型韵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韵母 |
口音汉语韵母 |
ɑ[a] |
[æ][ʌ] |
u[u] |
[ʊ] |
ü[y] |
[iu] |
-i[ɿ][ʅ] |
[ə][i] |
e[ɤ] |
[ə] |
合口呼与撮口呼 |
易混 |
前后鼻韵母 |
易混 |
三、声调方面
13、第一声(阴平)整体音高偏低且常为降调。
例:“阳光”发为“阳[guæng31]”。
14、第二声(阳平)常发为降调,近似第四声。
例:“词典”发为“[ts‘ə41]典”
15、轻声发不好,往往发为原调。
例:“哥哥”发为近似[gə41 gə41],“知识”发为“知[ʂʅ35]”
将美国学生的典型声调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调 |
口音汉语声调 |
第一声 |
整体音高偏低且常为降调,音值近似33/31 |
第二声 |
常发为降调,近似第四声 |
轻声 |
轻声发不好,往往发为原调 |
(整理:杨盼盼、冉启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