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六经之间关系
——弦图视角
六经,指儒家的六部经典《周易》《尚书》《诗经》《礼》《诗经》《春秋》。
六部经典相互之间的关系怎样?哪些经典之间的关系更密切?以往这方面的研究不多。
简云斋以百度检索互联网中六经之间的共现关系为基础,制作六经之间关系的弦图(chord diagram),以此直观展示当代互联网数据中六经之间的关联程度。六经共现关联程度如下图所示。
六经关联共现程度弦图
(数据来源:2020年4月24日百度检索互联网中六经之间共现数据)
图中六经分布在圆环的周边,圆周的长度反映各部经典总的出现频度。图中可见“春秋”和“礼”的频度非常高;其次是“尚书”、“诗经”、“周易”;出现频度最低的是“乐经”。“乐经”出现频度最低是显而易见的,原因自然在于“乐经”是六经中已经消失的经典。“春秋”和“礼”出现频度最高,可能和它们各自在后世成为三部不同的经典有关(《春秋》分为“左氏”“谷梁”“公羊”三传,“礼”有《周礼》《仪礼》《礼记》所谓“三礼”)。
六经之间关联程度,图中显示联系最密切的是“春秋”和“礼”。这可能与它们各自的频度都很高有关。关联程度很高的还有“春秋”与“诗经”、“春秋”与“尚书”、“礼”与“尚书”等,“周易”与“春秋”、“周易”与“诗经”、“周易”与“礼”、“周易”与“尚书”的关系也比较密切。“乐经”除了与“礼”关联程度高一些外,与其他四经的关联程度都很低。这看起来也与“乐经”总体频度低有关。事实上,除了“乐经”之外,其他五经之间的关联程度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异。换言之,其他五经之间的关联程度分布比较均衡,看不出某几种经典之间的关联程度明显高于其他经典之间的关联程度。分析其中的原因,这可能与下面的原因有关:五经或六经事实上在现代人的知识中都不占据主导地位,它们之间的关联程度更接近于一种自然的平均分布,在共现关系中并不显示出某几种经典的关联程度高于其他几种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