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母方面
1、唇齿音f[f]发为双唇音[p]或[p‘],且这三个音初学者常常相混淆。
例:“方便”发为近似于“[p‘aη]便”;“发布”发为近似于“[pa]布”;
“办法”发为近似于“犯法”;“培养”发为近似“[fei]养”。
2、舌尖后音r[ɽ]发为近似于舌尖中音l[l]。
例:“热”发为近似于[lə];“扰”发为近似于[lɑʊ]。
3、舌尖前音z[ts]、c[ts‘]发为舌叶音[ʧ]、[ʧ‘]。
例:“足”发为近似于[ʧʊ],“层”发为近似于[ʧ‘əη]。
4、翘舌音zh[tʂ]、ch[tʂ‘]、sh[ʂ]发为平舌音[ʧ]、[ʧ‘]、[ʃ]或近似z[ts]、c[ts‘]、s[s]。
例:“智”发为近似于[tsɿ];“长”发为近似于[ts‘ɑη]。
5、j[tɕ]、q[tɕ‘]、x[ɕ]常常和zh[tʂ]、z[ts],ch[tʂ‘] 、c[ts‘],sh[ʂ]、s[s]相混。
例:“杂志”发为近似于“杂技”;“笔记”发为近似于“鼻子”;
“学”发为近似于[ʃʊi];“三”发为近似于[ʃæn]。
6、h[x]发为很虚的、如吹气一样的[ɸ]或近似[f]。
例:“话”发为近似于[ɸa];“呼”发为近似于[fʊ]。
将韩国学生的典型声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母 |
口音汉语声母 |
f[f] |
[p] [p‘] |
f[f]、b[p]、p[p‘] |
易混 |
r[ɽ] |
l[l] |
z[ts] |
[ʧ] |
c[ts‘] |
[ʧ‘] |
zh[tʂ] |
[ts] [ʧ] |
ch[tʂ‘] |
[ʧ‘] [ts‘] |
sh[ʂ] |
[ʃ] [s] |
j[tɕ] |
[ts] [ʧ] |
q[tɕ‘] |
[ʧ‘] |
x[ɕ] |
[ʃ] |
z[ts]\c[ts‘]\s[s] zh[tʂ]\ch ch[tʂ‘]\sh sh[ʂ] j[tɕ]\q[tɕ‘]\x[ɕ] |
易混 |
h[x] |
[ɸ] [f]
|
二、韵母方面
7、ɑ[a]开口度不够大且靠前,且含ɑ[a]的复韵母ɑi、ɑo等的发音也受到影响。
例:“良”发为近似于[liæη];“发”发为近似于[fæ]。
8、ü[y]的发音接近[ɯi]或不圆唇的[i]。
例:“鱼”发为近似于[ɯi];“去”近似“气”[ʧ‘i]“去不去”近似“气不气”。
9、u[u]发音较靠前,接近[ʊ]。
例:“足”发为近似于[ʧʊ];“出”发为近似于[ʧ‘ʊ]。
10、e[ɤ]的发音动程不够,接近[ʌ]或[ə]。
例:“舍”发为近似于[ʃʌ];“乐”发为近似于[lə]。
11、-i[ɿ][ʅ] 翘舌不够,易发为[ə],也会受书写字母影响,发成[i]。
例:“资”发为近似于[tsə];“吃”发为近似于[ʧ‘i]。
12、复韵母ou[əu]发为近似于[ou]。
例:“口”发为近似于[k‘ou];“狗”发为近似于[kou]。
13、复韵母uo[uə]发为近似于[uo]。
例:“国”发为近似于[kuo];“错”发为近似于[ts‘uo]。
14、复韵母ui[uei]发为近似于[ue]。
例:“会”发为近似于[ɸue];“退”发为近似于[t‘ue]。
15、复韵母un[uən]发为近似于[ʊn]。
例:“问”发为近似于[ʊn];“昏”发为近似于[ɸʊn]。
16、复韵母iu[iəu]发为近似于[iʊ]。
例:“六”发为近似于[liʊ];“求”发为近似于[tɕ‘iʊ]。
17、复韵母en[ən]发为近似于[an]。
例:“粉”发为近似于[fan];“人”发为近似于[rwan];
将韩国学生的典型韵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韵母 |
口音汉语韵母 |
ɑ[a] |
[æ] |
ü[y] |
[ɯi] [i] |
u[u] |
[ʊ] |
e[ɤ] |
[ʌ] [ə] |
-i[ɿ][ʅ] |
[ə] [i] |
ou[əu] |
[ou] |
uo[uə] |
[uo] |
ui[uei] |
[ue] |
un[uən] |
[ʊn] |
iu[iəu] |
[iʊ] |
en[ən] |
[an] |
三、声调方面
18、第一声(阴平)整体音高偏低,近似44或33。
例:“封面”发为“[fəη33]面”。
19、第二声(阳平)常发为曲折调,近似第三声。
例:“才”发为“[ʧ‘ai214]”,接近“彩”。
20、第三声(上声)常和第二声相混。
例:“反”发为“[fan24]”,接近“烦”。
21、轻声发不好,常发为平调。
例:“猴子”发为“猴[tsɿ33]”。
将韩国学生的典型声调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调 |
口音汉语声调 |
第一声 |
整体音高偏低,音值近似44或33 |
第二声 |
常发为曲折调,近似第三声 |
第三声 |
常和第二声相混 |
轻声 |
轻声发不好,常发为平调 |
(杨盼盼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