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口音描述

德国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典型的汉语语音偏误(口音)有如下表现:

 

一、声母方面

1、翘舌音zh[tʂ]、ch[tʂ‘]、sh[ʂ]发为舌叶音[ʤ]、[ʧ]、[ʃ]。

例:“直[tʂʅ]”发为“[ʤʅ]”

2、翘舌音zh[tʂ]、ch[tʂ‘]、sh[ʂ]与舌面音j[tɕ]、q[tɕ‘]、x[ɕ]易混。

3、舌根擦音h[x]发成靠后的喉擦音[h]

例:“画[xuɑ]”发为“[huɑ]”

4、r[ɽ]卷舌过度,发为[ɾ]。

例:“人[ɽən]”发为“[rən]”

5、x[ɕ]易发为介于[ɕ]和[s]之间的音。

6、送气音k[k’]、p[p’]、t[t’]、q[tɕ’]等送气不足,有时发为相应的不送气音[k]、[p]、[t]、[tɕ]。

l 将德国学生的典型声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母

口音汉语声母

zh[tʂ]、ch[tʂ‘]、sh[ʂ]

[ʤ]、[ʧ]、[ʃ]

zh[tʂ]、ch[tʂ‘]、sh[ʂ]与

j[tɕ]、q[tɕ‘]、x[ɕ]

易混

h[x]

[h]

r[ɽ]

[ɾ]

x[ɕ]

介于[ɕ]和[s]之间的音

送气音k[k’]、p[p’]、t[t’]、q[tɕ’]等

送气不足

 

二、韵母方面

7、元音e[ɛ]开口度过大,发为[æ]。

例:“列[liɛ]”发为[liæ]

8、舌尖元音-i[ɿ][ʅ]容易发成舌面央元音[ə]

例:“直[tʂʅ]”发成[tʂə];“词[ts’ɿ]”读成[ts’ə]

9、ui[uei]、un[uən]易丢失韵腹发为[ui]、[un]。

例:“准[tʂuən]确”发为“[tʂun]”

10、a[a]韵母开口度过大,发为“[A]”。

例:“关[kuan]”发为“[kuAn]”

11、后鼻音韵母[ŋ]易发为前鼻音韵母[n],典型偏误为ing[iŋ]发为[in]。

例:“英[iŋ]语”发为“因[in]语”

12、卷舌元音er[ɚ]卷舌力度不够,发为[ɑr]。

例:“耳[ɚ]”发为[ɑr]

l  将德国学生的典型韵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韵母

口音汉语韵母

e[ɛ]

[æ]

-i[ɿ][ʅ]

[ə]

ui[uei]、un[uən]

[ui]、[un]

a[a]/[ɑ]

[A]

后鼻音韵母[ŋ]

前鼻音韵母[n]

er[ɚ]

[ɑr]

 

三、声调方面

13、第一声(阴平)整体音高偏低,发为44。

例:“他[tA55]”发为[tA44]

14、第二声(阳平)常发为降升调,近似第三声314/324。

   例:“菊[tɕy35]”发为“举[tɕy324]”

15、第三声(上声)起点略高,中间很难降下,升调略低,发为313/324,有时近似第二声。

例:“耳[ɚ214]”发为“而[ɚ313]”

l  将德国学生的典型声调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调

口音汉语声调

第一声

44

第二声

常发为降升调,近似第三声314/324

第三声

起点略高,中间很难降下,升调略低,发为313/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