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口音描述

 荷兰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典型的汉语语音偏误(口音)有如下表现:

 

一、声母方面

 

1、舌根擦音h[x]发成靠后的喉擦音[h]

例:“和”发为[hə]

 

2、舌尖后音zh[tʂ]、ch[tʂ‘]、sh[ʂ]会发成

(1)直接是舌尖前音[ts]、[ts‘]、[s]或接近舌尖前音(介于舌尖前音和舌音后音之间)的[ts]和[tʂ]之间、[ts‘]和[tʂ‘]之间、[s]或[s]和[ʂ]之间的音。

例:“中”发为或近似为“宗[tsuŋ]”;“成”发为或近似为“层[ts‘əŋ]”

(2)发成舌叶音[ʤ]、[ʧ]、[ʃ]

例:“上”发为[ʃɑnŋ]  “摘”发为[ʤai]

 

3、送气音k[k‘]、p[p‘]、t[t‘]、c[ts‘]、q[tɕ‘]发成不送气的[k]、[p]、[t]、[ts]、[tɕ],而且辅音“p 、t 、k ”和“b、d、g ”的发音依靠声带振动来完成,而不是需要依靠送气 、不送气来区分。

例:“课”发为[kə]  “区”发为[tɕy]

 

4、r[ɽ]卷舌过度,发为[ɾ]。

例:“友人[ɽən]”发为“[rən]”

l 将荷兰学生的典型声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母

口音汉语声母

h[x]

[h]

zh[tʂ]

[ts]或[ts]和[tʂ]之间;

或 [ʤ](舌叶音)

ch[tʂ‘]

[ts‘]或[ts‘]和[tʂ‘]之间;

或 [ʧ](舌叶音)

sh[ʂ]

[s]或[s]和[ʂ]之间;

或 [ʃ]

k[k‘]

[k]

p[p‘]

[p]

t[t‘]

[t]

c[ts‘]

[ts]

b[p]

[b]

d[t]

[d]

g[k]

[g]

q[tɕ‘]

[tɕ]

r[ɽ]

[ɾ]

 

 

二、韵母方面

5、圆唇元音o[o]发音时易发得过展e[ə]

例:“玻”发为[pə]

 

6、er[ɚ]容易发成[ə]

例:“儿”发为[ə]

 

7、舌面元音在发音时,有前后央中等位置的变化。

(1)舌面后元音u[u]发成舌面前元音ü[y]或接近中间一些的央、高、不圆唇元音[ʉ].

例:“住”发成[tʂʉ]

(2)舌面前元音ü[y]发成舌面后元音u[u]

例:“泉”发成q[tɕ‘uan]  “女”发成[nu]

(3)舌尖元音-i[ɿ][ʅ]翘舌不够,容易发成舌面央元音[ə]

例:“吃”发成[tʂ‘ə];“师”读成[[ʂə]

(4)舌面央元音e[ə]容易发成舌尖前元音-i[ɿ]或舌面、前、半高元音[ɘ]

例:“册[ts’ə]”读成[ts’ɿ]  “舌”发成[ʂɘ]。 

 

8、复元音韵母uən[uən]、iou[iou]、uei[uei]在发音时易造成介音的残缺,发成[un]、[iu]、[i]/[u]/[ui]。

例如:“春”发成[tʂ‘un]   “队”易发成[tu]/[ti]

 

9、复元音韵母ao[au]、ei[ei]、ou[ou]、ie[iɛ]发音动程不足,易分别发成[a]、[i]、[o]、[e]

例:“州”的韵母[ou]圆唇度没有变化,一直是[o]这个音的圆唇程度。

    “桃”的韵母[au]圆唇度没有变化,一直是[a]这个音的圆唇程度。

 

10、复元音韵母üe[yɛ]、en[ən]、uo[uo]、ou[ou]、iou[iou] 以及iao[iau](发音时韵腹靠前些),由于发音时音值不到位,易分别发成[yə]、[ɛn]、[uə]、[ɤu]、[iɤu]/[iu] 以及 [ia]、。

例:“仁”发成 [rɛn]   “秀”发成[ɕiɤu]

 

11、鼻韵母ian[iɛn]、uan[uan]、eng[əŋ] 由于归韵不到位,容易造成韵腹鼻化,在发音时使鼻韵尾省掉,分别发成[iã]、[uã]、和接近[ə]的音。

例:“间”发成[[tɕiã]    “正”发成[[tʂə]

 

12、儿化韵发音困难,或者与前面的音节分离。

例:“面条儿”发为“[t’iɑu][ə]”

l 将荷兰学生的典型韵母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韵母

口音汉语韵母

o[o]

e[ə]

er[ɚ]

[ə]

u[u]

[ʉ]/[y]

ü[y]

[u]

-i[ɿ][ʅ]

[ə]

e[ə]

[ɿ][ɘ]

uen[uən]

[un]

iou[iou]

[iɤu]/[iu]

ui(uei)[uei]

[ui]

ian[iɛn]

[iã]

uan[uan]

[uã]

eng[əŋ]

接近[ə]

ao[au]、ei[ei]、ou[ou]、ie[iɛ]

[a]、[i]、[o]、[e]

üe[yɛ]、en[ən]、uo[uo]、

iao[iau]、ou[ou]

[yə]、[ɛn]、[uə]、[ia]、[ɤu]

儿化韵

发音困难,或者与前面的音节分离

 

 

三、声调方面

13、第一声(阴平)整体音高偏低,有时会误读成去声(第四声)

例:“升”发为[ʂəŋ51](类似于“圣”的音)

 

14、第二声(阳平)音长分配不正确,起调拉得太长,没有直接升上去,有趋平的倾向,或者发成335或213(接近于上声的调值特点)的调值。

例:“涂抹”发为“[t‘u335]抹”

 

15、第三声,几乎所有的目的语环境荷兰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将上声发成224调值的倾向,有时会误读成221的调值或者阳平(第二声)

例:“土改”发成“[t‘u221]改”

 

16、第四声,一般情况下都比较正确,少数情况下会误读成第二声(阳平)

例:“滋润”发成“滋润[ ɽuən21]”

 

17、轻声,轻声发不好,往往发为原调或其他声调

例:“哥哥”读成“[kə55kə 55]”    “队伍”读成“队[wu51]”

l 将荷兰学生的典型声调偏误(口音)表现整理如下表:

汉语普通话声调

口音汉语声调

第一声

整体音高偏低,有时会误读成去第四声51

第二声

音长分配不正确,起调拉得太长,没有直接升上去,有趋平的倾向,或者发成335/213的调值

第三声

将上声发成224调值的倾向,有时会误读成221的调值或者第二声35

第四声

一般情况下都比较正确,少数情况下会误读成第二声35

轻声

轻声发不好,往往发为原调或其他声调